|
先天性心脏病术前咨询
性别: |
女 |
体重(Kg): |
16.5 |
出生日期: |
|
彩超检查所在地: |
|
门诊号: |
|
检查日期: |
|
彩超报告: |
2005年4月于北京阜外医院检查结果
其彩超所见:心脏位置正常,心房正位,心室右袢。右心房室扩大,右室壁增厚,左心内径尚可,室间隔与左室壁厚度正常,运动幅度尚可。室间隔膜部回声脱失约9mm左右。房间隔延续完整。主动脉内径增宽,骑跨于室间隔之上,骑跨率约50%,未能探及到明确的肺动脉瓣叶启闭现象;主动脉似呈条索样改变,左右肺动脉发育不良。余各瓣膜形态、启闭未见明显异常。降主动脉与主动脉间探及直径约4mm左右的动脉导管。主动脉弓降部未见异常。 多普勒检查:收缩期未能探及到明确的肺动脉瓣血流。室水平探及双向分流。动脉水平探及左向右分流。收缩期三尖瓣可探及少量返流。 M型及二维 主动脉 瓣结构正常 瓣开放幅度15mm 瓣环内经12mm 窦部前后径17mm 升主动脉径15mm 弓降部正常 左房 前后径15mm 左房/主动脉1.0 房间隔延续正常 左心室间隔厚度6mm 运动与后壁反向 室间隔延续中断9mm 舒张末期前后径23mm EF 60% 后壁厚度6mm 心包正常 右心房径正常 右心室前后径19mm 肺动脉瓣结构正常 右肺动脉经5mm 左肺动脉经4mm 二尖瓣结构正常 三尖瓣结构正常
多普勒超声
二尖瓣 舒张期0.8m/s 压差2.6mmHg
三尖瓣 舒张期1.2m/s 压差5.8mmHg
主动脉瓣 收缩期1.9m/s 压差14.4mmHg
动脉水平 左向右 3.6m/s 51.8mmHg
造影诊断:
一、造影经过:基础麻醉下,首先穿刺右股静脉,送入5Fpigtail导管,行右室造影;随后穿刺右股动脉,送入5Fpigtail导管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最后送入5FSimons及JR4导管行选择性体肺侧支血管造影;多体位投照,共用Ultravist370约70ml。手术经过顺利,无不良反应。
二、造影所见:心房正位,心室右袢。右室腔扩大,肌小梁增粗;右室显影后未见主动脉顺行显影。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左室发育可。主动脉增宽,骑跨于室间隔缺损之上,骑跨率约为30% 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未见未闭动脉导管,可见三支粗大体肺侧支血管形成。开口位于右侧的血管较粗大,迂曲走行,供血右上肺;开口位于左侧的血管供血左下肺;开口位于主动脉前壁的侧支血管供血右下肺和左肺,开口处可见狭窄,晚期见左右固有肺动脉逆行显影,两者相互融合,发育细小,见“海鸥征”。 右肺动脉直径2.97mm,左肺动脉直径1.69mm,主动脉直径8.04mm,Mcgoon比值0.58。
印象: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 体--肺侧支形成 固有肺动脉融合但重度发育不良 |
陆医生:14:我女儿萌萌2004年7月出生。出生时体重3400克,身长50厘米,生长发育正常,一直没有患有任何疾病,且按时接受免疫疫苗的接种,直到七个月,反映良好。孩子八个月时,在准备接种疫苗的前一周即2005年3月5日开始发热,带到市儿童医院被查出患有先心病,后在该院住院治疗经受进一步检查,包括拍片、验血、彩超等。同时在大连市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做了彩超,但两院均未能做出明确的诊断,只能诊断出室缺且伴有其他心脏畸形,怀疑为法四。孩子住院5天左右基本痊愈。儿童医院的医生建议家长带孩子到沈阳、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权威医院进一步确诊治疗。同年3月21至30日期间,带孩子到北京阜外医院,经彩超、造影等相关检查,最后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 g' m: T+ Y$ F+ i
体--肺侧支形成" v! {1 X/ D" U+ M' i. _
固有肺动脉融合但重度发育不良。(具体病例资料附后)当时医生认为,手术的风险极大而成功的几率极低,建议家长可以通过网络寻找其他国家的援助。此后,由于孩子属于紫绀型先心病,因此在活动时,嘴唇发紫,脸色时常泛红,手脚均出现杵状指症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明显加重的趋势。安静时,情况稍好,但也有唇紫、脸红的症状,只是运动是较轻。其他生长发一指标均比较正常,但从出生后一直有小儿湿疹,医生认为属过敏性湿疹,具体原因不明。智力发育正常,身高体重均处于标准值的中或上游。其间,孩子因发热又住院治疗过两次。在市儿童医院住院时间,第一次为一周,第二次为两周且并发小儿肺炎,后服用该院中医排号药见好。目前,孩子身高105厘米,体重32斤,能够掌握该年龄段孩子应有的个性活动技能,活动时唇紫加重并伴有轻微气喘,稍事休息后即可恢复正常。饮食较为正常,但仍辅以奶粉,一日两次左右,每次180ml左右,对食物的味道有所挑剔,每天午餐基本可以吃一碗主食,晚饭不定,随心情,但自主进食。:17: 我女儿这种情况贵院是否可以手术呢?:3: 附:2005年4月于北京阜外医院检查结果其彩超所见:心脏位置正常,心房正位,心室右袢。右心房室扩大,右室壁增厚,左心内径尚可,室间隔与左室壁厚度正常,运动幅度尚可。室间隔膜部回声脱失约9mm左右。房间隔延续完整。主动脉内径增宽,骑跨于室间隔之上,骑跨率约50%,未能探及到明确的肺动脉瓣叶启闭现象;主动脉似呈条索样改变,左右肺动脉发育不良。余各瓣膜形态、启闭未见明显异常。降主动脉与主动脉间探及直径约4mm左右的动脉导管。主动脉弓降部未见异常。
3 A; n# N4 N3 T: ]0 V8 d多普勒检查:收缩期未能探及到明确的肺动脉瓣血流。室水平探及双向分流。动脉水平探及左向右分流。收缩期三尖瓣可探及少量返流。 M型及二维3 p, ?9 s* O7 f2 r% \0 g p
主动脉+ B* z. s+ c# ]6 Z* N A8 Q
瓣结构正常
7 `3 ^. B) _" z. v瓣开放幅度15mm
" }+ }5 P9 ?, `+ j1 M6 _, y, M瓣环内经12mm1 Q6 f" x6 c! p% T6 g* F) O
窦部前后径17mm
2 R# w6 m- u+ g$ N/ a9 ^4 N* t% ~升主动脉径15mm& } ]0 l& J3 ^. L1 W
弓降部正常
3 u, m! W% z1 a# X9 h0 _左房
( |6 S$ _- d2 W2 c6 h前后径15mm
1 z5 t# R' M: p- b. y# n: b) d ~! d左房/主动脉1.0 房间隔延续正常 左心室间隔厚度6mm1 ?; s1 P# S6 g
运动与后壁反向: {& I6 S+ X/ E9 W0 d/ C5 {
室间隔延续中断9mm& l' O+ H7 w# C m
舒张末期前后径23mm EF 60% 后壁厚度6mm
6 `3 M A6 z3 L3 t心包正常$ x9 x' H& O) V9 I: C0 A
右心房径正常
+ `6 I* t9 G" F* r" @右心室前后径19mm% {2 |9 r J6 J* ]3 X7 z
肺动脉瓣结构正常
& y: ~( l' f( m: J7 D右肺动脉经5mm
# R X6 ~2 q/ i3 a- M, l& g左肺动脉经4mm3 ?( ]7 t v5 q9 ?6 H+ |
二尖瓣结构正常
1 s( K' ]: c8 v1 N2 i三尖瓣结构正常/ i, o6 e6 j2 @; c
多普勒超声
5 o& M! h5 L4 |6 o5 K二尖瓣# t+ J6 q, u, u3 t( Q e
舒张期0.8m/s 压差2.6mmHg! ^2 ]% l/ c* C. S5 P
三尖瓣8 R4 V3 x( O$ V1 n i! ^
舒张期1.2m/s 压差5.8mmHg# a# _( \% ]$ c0 u
主动脉瓣) C1 T+ }1 x, O/ [5 }
收缩期1.9m/s 压差14.4mmHg* K8 \5 @: _3 S; J5 o' n
动脉水平5 p. x& G/ b9 O% Q* a
左向右 3.6m/s 51.8mmHg
. u; A1 K) E+ c3 g& W 造影诊断:* Y0 @2 M4 |$ l* e7 b
一、造影经过:基础麻醉下,首先穿刺右股静脉,送入5Fpigtail导管,行右室造影;随后穿刺右股动脉,送入5Fpigtail导管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最后送入5FSimons及JR4导管行选择性体肺侧支血管造影;多体位投照,共用Ultravist370约70ml。手术经过顺利,无不良反应。. o* \: N" l7 X3 @( _
二、造影所见:心房正位,心室右袢。右室腔扩大,肌小梁增粗;右室显影后未见主动脉顺行显影。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左室发育可。主动脉增宽,骑跨于室间隔缺损之上,骑跨率约为30% 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未见未闭动脉导管,可见三支粗大体肺侧支血管形成。开口位于右侧的血管较粗大,迂曲走行,供血右上肺;开口位于左侧的血管供血左下肺;开口位于主动脉前壁的侧支血管供血右下肺和左肺,开口处可见狭窄,晚期见左右固有肺动脉逆行显影,两者相互融合,发育细小,见“海鸥征”。" ?+ e$ s- Z2 U7 p ?
右肺动脉直径2.97mm,左肺动脉直径1.69mm,主动脉直径8.04mm,Mcgoon比值0.58。
- W7 y! W. c* l& F* ^% o& I 印象: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4 ]+ ^, C; J7 |+ s
体--肺侧支形成
- J$ d/ } }* }$ n3 `固有肺动脉融合但重度发育不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