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结构完全相反的心脏、356天心室锻炼、5小时与死神争夺生命希望的手术、148分钟心脏停跳纪录、短暂4天术后恢复,日前,22个月大女婴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成功根治罕见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康复出院。据检索这一新型手术方式的应用在国内尚属首例。 行医近30年,曾主刀数千例心脏手术的徐志伟教授对心脏可谓相当熟悉,各种奇怪的先天性心脏病也见怪不怪,然而当面对小慧的心脏时也惊叹不已。正常人的心脏分为左心室和右心室,右心室在右面,连接肺动脉,由于离肺部比较近,所以它就相当于低压泵,将血液直接打入肺部;左心室在左面,连接的是主动脉,心脏通过主动脉将血液打向全身,起着高压泵的作用。而小慧的心脏正好与正常的心脏结构相反:她的左心室长在心脏的右侧,而右心室长在心脏的左侧,导致右心房和左心室相连、左心房和右心室相连,同时左心室和肺动脉相连,而右心室又和主动脉相连,这种连接和正常人完全相反! 徐志伟主任介绍,小慧患的是“纠正性大动脉错位”,是一种非常复杂而且非常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更加危险的是,如此凶险的疾病从表面看却并不容易发现,但由于心脏结构相反,原本应发挥高压泵作用的左心室长期处于低压工作的环境中,心肌功能逐渐退化;而应该发挥低压泵作用的右心室却长期承担着高压力的体循环,不堪重负。因此,才10个月大的小慧就出现了心功能衰竭的险象。若不及时治疗小慧恐难度过2周岁。 但手术治愈如此复杂的疾病,历史上尚无先例。按传统的方法只能进行姑息手术,心脏却还是处于错位状态,达不到根治的目的。如果要恢复正常心脏,只能是将左心房和右心房位置进行调换,同时两条连接心室的大动脉也要进行空间换位,简直就是对心脏来一次彻底的“乾坤大调转”,手术难度可想而知!然而,要进行这种双换位的“大调转”手术,前提是长期处于低压工作环境左心室必须具有“强心泵”的作用,才能适应手术后负责全身血液供应的任务。但是已经在低压环境中工作了1年多的左心室长期处于“休闲”状态,心肌功能已经退化。怎么办?徐志伟教授经过反复斟酌,决定在进行“大调转”手术前,先对小慧的左心室进行锻炼,让退化心肌重新“上岗”。 一年前徐教授给小慧进行了肺动脉环缩手术增加左心室负荷,对左心室进行训练。然而经过一年的训练,左心室离真正承担全身循环的能力尚差一步之遥。一个月前,徐教授决定再次给小慧的左心室进行短期强化锻炼,再次加强肺动脉环缩,经过10天的强化锻炼,左心室终于完成“变身”,恢复了正常功能。徐志伟教授抓住时机,给小慧进行了心脏“大调转”手术,术中先进行心房内的置换,然后再进行大动脉的置换,手术中心脏停跳时间达148分钟,经过5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手术相当成功。只经过短短4天重症监护便回到普通病房继续康复,日前,小慧已经完全康复顺利出院。 徐教授术后表示,5小时里进行了心房改道、大动脉改道这两个最高难度的手术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心脏在体外循环技术的支持下停跳148分钟,打破了原来60分钟的极限。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证明了国内小儿先心病外科治疗的先进水平,更带动多项辅助技术共同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