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强强联手 助联体姐妹“自由“分身
2011年9月5日下午3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宣布,经过近6小时的分离手术,联体女婴“安心”姐妹已经成功分离。至此,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已累计成功实施三例联体婴儿分离手术。术后院长刘锦纷教授表示,联体儿分离手术是医院多学科通力协作,整体体现医疗实力的典型病例。手术成功离不开儿外科、胸外科、影像诊断科、麻醉科、骨科、监护、护理的共同努力。姐妹俩还将面临许多难关,术后监护的任务十分繁重,医院将尽一切努力,为这对姐妹保驾护航。怀孕18周精确诊断,专业细心监护,给孩子生命的机会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胎儿早期诊断研究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在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儿科学组组长、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影像诊断中心主任朱铭教授的带领下,在胎儿18周时就进行了首次检查,31周时复查。检查结果不仅证实母亲肚里的胎儿的确是联体儿,还详细显示了联体胎儿内脏相连的具体情况:胸腹相连,胸腔和腹腔相通,肝脏相连,共用心包。影像检查的结果为产科、儿外科医生们的后续处理提供了依据。 出生后,父母决定立即转往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市危重新生儿会诊抢救中心”重症监护室加以监护。医院监护团队已经接诊过2对联体儿,具有丰富的经验。面对着这第3对联体女婴,医护人员为她们量身定制了周全的术前护理方案:除了进行全方位生命体征监测、感染控制外,营养医师还专门为她们制定了营养摄入计划,姐妹俩每天吃8顿,每顿分别摄入120ml,体重平稳增长,各项检查指标正常,为实施手术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除此以外,对姐妹俩的护理更是细微入微。由于她们只能面对面躺着,容易出汗,为了保持清洁,避免湿疹和皮肤受损,护士们每天都为他们洗澡,天热的时候一天洗2次。特殊的体位使两个小家伙很不舒服,医护人员每1-2小时就要为她们翻身调整体位,有时为了能让孩子们安然入睡,护士们甚至整晚抱着她们。在新生儿童医学护人员4个多月的精心护理下,“安心”姐妹顺利长大。 “联体儿术前情况对手术成功有着重要意义。”监护室护士长杨江兰说,“为此,我们特别安排了有经验的护士专职照顾他们。现在姐妹俩已经有10公斤了,白白嫩嫩的,是监护室里的小明星,护士们都爱抱他们!” 多学科周密设计手术方案 力争手术成功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至今共主持过两对联体婴儿的分离手术,分离成功率达100%。面对这第三对联体女婴,医院为“安心”姐妹组织成立了包括医疗组、护理组、影像诊断组在内的共计30余位专家的强大的医疗团队。刘锦纷院长亲自主持,组织儿外科、影像诊断科、心胸外科、心血管内科、麻醉等多科专家,连同整形科医师一起为“安心”姐妹检查会诊。通过磁共振、CT和心脏彩超检查显示,安安心心从胸部到腹部相连,皮肤自胸骨起一直相连至双肾下方,相连长度达17厘米。姐妹俩不仅共用一个肝脏和一个心包,更危险的是,她们都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安安的心脏还突入了心心的胸腔。除此之外,姐妹俩胸骨和皮肤都大面积相连。 尽管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已经成功为2对联体婴儿实施分离手术,然而面对这第三对联体女婴,医院仍十分重视。由刘锦纷院长亲自主持的医疗团队在术前进行了多次会诊,根据姐妹俩联体的情况对多套手术方案进行讨论,并从中选择了最佳方案,同时也对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应对预案。专家认为分离手术存在几个难点分别是术前的麻醉,术中的肝脏分离、心包分离及修补、胸骨以及皮肤修补和整形。然而,术后监护和治疗更是决定联体女婴今后生活质量的关键,包括肺部感染、呼吸功能锻炼、肝功能恢复、术后营养给予,甚至术后体位改变的适应和四肢功能锻炼都是专家们必须考虑的问题。儿中心院长刘锦纷教授表示,分离的目的是使孩子们今后能更健康更好的生活。我们不仅要周全考虑手术中可能碰到的问题,还要考虑到术后孩子的监护中的各项细节。 9月5日上午7时,安心姐妹就被送往手术室,准备术前麻醉。上午9时,在第16号手术室中,这场准备了4个半月,代号为“自由”的分离手术正式开始。 7点 手术前准备 7点20分 麻醉 9点30分 主刀医师划下了分离手术的第一刀 10点15分 开始分离肝脏 11点 肝脏成功分离 11点20分 分离胸骨,切开心包,分离心脏 11点35分 安心姐妹成功分身 随后,医疗组分成2个团队,开始为姐妹俩分别修补胸骨和皮肤。 15点 姐妹俩被放在两张监护床上同时推出手术室。这场近6小时的分离手术宣告成功!姐妹俩被送往CICU,继续监护。 产前早期明确诊断,为更多出生缺陷患儿家长建立信心 联体儿是出生缺陷中十分罕见的一种,全球发生率约为5-10万分之1。而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的国家,每年有80-120万出生缺陷患儿出生,占出生人口的4-6%。最常见的出生缺陷有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消化道畸形、骨骼肌肉系统畸形、脑和脊髓畸形等。出生缺陷不仅是围产儿和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更是导致儿童和成人残疾的主要原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儿中心医疗副院长余志庆介绍:“国内独生子女政策又使父母对子女健康质量有极高的要求。以前,早期检查和医疗救治能力都比较落后,面对联体儿或其他先天缺陷的患儿,父母甚至整体家庭都会陷入“治与不治”伦理辩驳。如果能早期诊断明确,医师和父母便能有的放矢,合理决定。”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是国内最早开展胎儿早期诊断检查研究的医院之一,2005年以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已经主持了2000余例先天缺陷胎儿的会诊检查。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儿科学组组长、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影像诊断科主任朱铭教授表示,胎儿期诊断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对早期诊断胎儿畸形,提高我国人口质量极具意义。在儿中心,磁共振可从孕期14周开始对胎儿进行检查,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腹部脏器、泌尿系统病变、甚至是胎儿肢体畸形进行详细、明确的诊断,中晚期胎儿显示形态较清晰,效果更好,为今后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以此为依据,对孕期明确诊断预后不佳的胎儿建议终止怀孕,而对目前医疗技术可及,治疗效果良好的胎儿,医生能够充满信心地建议家长保留。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始终致力于对儿童出生缺陷和早期诊断和罕见病的临床研究。医院不仅在产前影像诊断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并先后与哈佛大学合作建立分子遗传临床诊断平台,与芝加哥COMER儿童医院开展罕见病国际会诊,极大地提高了早期诊断和干预的技术力量。2010年起,由儿中心主持的卫生部行业公益项目--《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前筛查和早期综合诊疗》重大课题,对出生缺陷中最常见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多中心的整体系列研究,进行胎儿期明确诊断,跟踪监测,使患儿在出生后的最佳时机获得治疗。2009年起,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开展心脏外科手术每年超过3000例,其中复杂先心病占50%, 1岁以内的婴儿占50%,成功率平均达98%。 刘锦纷教授表示,正因为胎儿早期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医院各临床专科间的整体协作使医院对先天缺陷的诊治更具把握和医疗实力,尤其是提高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中枢神经系统等出生缺陷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为患儿父母建立了救治的信心。我们有信心征服对越来越多的疾病,为儿童健康筑建坚实城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