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心脏中心

 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呵护“童心”——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丁文祥教授

2012-3-6 16:36| 发布者: 陆医生| 查看: 2624| 评论: 0|原作者: 白蕊

摘要:   他开拓了我国小儿和婴幼儿先心病外科治疗的先河,迄今已完成先心病手术20000余例,是国内小儿心胸外科手术例数记 录的保持者;他是医工结合的典范,研制多种小儿和婴幼儿专用医疗器械和设备;他促成了中美双方合 ...
  他开拓了我国小儿和婴幼儿先心病外科治疗的先河,迄今已完成先心病手术20000余例,是国内小儿心胸外科手术例数记录的保持者;他是医工结合的典范,研制多种小儿和婴幼儿专用医疗器械和设备;他促成了中美双方合作兴建“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他就是本期嘉宾,我国小儿心脏外科的开拓者丁文祥教授。

 

丁文祥教授简介

    丁文祥,男,生于1929年,祖籍安徽省宿县。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小儿心脏病专家,我国小儿心胸外科的开拓者。1954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先后在广慈医院(即现在的瑞金医院)、新华医院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工作。曾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儿科系主任、附属新华医院院长、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院长、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所长,“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上海市医学领先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小儿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并兼任5个学术团体正、副主任委员。现任上海市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事小儿心胸外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40余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婴幼儿、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建立了多种手术方法,不断提高手术质量,使该学科始终保持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他也是我国小儿心胸外科临床手术完成数量记录的保持者。于2000年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小儿心脏外科学》。他还将小儿外科与生物医学工程相结合,设计研制了多种国产化医疗设备和医用修补材料并在全国推广应用,是我国医工结合的典范。为全国30余家单位建立小儿先心病诊治中心,培养了成套专业队伍,扩大了治疗辐射面,为我国小儿先心病外科、尤其是婴幼儿先心病外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且在促成由中美投资共建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项目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多项研究成果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国家医药管理局优秀科技成果四等奖等。丁文祥教授本人先后获得上海市医务界十杰、上海市劳动模范和全国卫生工作先进和上海市医学荣誉奖等称号。并于2007年被中国体外循环学会授予“杰出贡献奖”;于2008年被授予“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奖”之“终身成就奖”;于2010年被世界儿科和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协会授予“终身成就奖”,成为首次获得这一奖项的中国人。

一、 勤奋的医学生

    丁文祥祖籍安徽宿县,他的祖父一直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他的父亲则去了南京金陵大学读书。父亲毕业后回到宿县,在金陵大学设立于宿县的育种实验场开始从事为农民选育良种的工作。读过些书、见过些世面的父亲认为学医能使孩子谋得更体面的职业,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丁文祥从小对物理、化学、电子学感兴趣,课余也常与这些书相伴,他想考这方面的专业,但在父亲的意志下,丁文祥最终报考了医学院校。

    1947年,丁文祥考取了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只身到上海求学。在当时那个信息闭塞的时代背景下,丁文祥此前根本不了解震旦大学医学院,只是在报纸上看到了招生信息于是报考了而已。到了震旦医学院,丁文祥才知道原来这是一所法国背景的大学,授课都是用法文,在正式上课前要经过一年严格的法文预科,合格后才能真正进入这所大学学习。在起早摸黑地突击了一年法文之后,原来不知法文为何物的丁文祥做到了医学专业法文能够听说读写。期间陆陆续续有人因为坚持不下去而离开,一年后,整个法文预科进入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人数从最初的240人缩减到了约40人,与上海当地有法文基础、不用参加法文预科的同学拼起来也不过才 80人左右。

    在震旦大学还是私立学校的时候,学生所有的花销都要靠自己解决。而大多数学生都不宽裕,丁文祥为此在学生会下组织了工读团,有约60名各科系的同学加入。他们一早起来磨豆浆卖,晚上还办夜校,教授会计学等,场地就占用震旦大学的教室,有约300名来上夜校的学生。夜校授课结束后往往已是晚上9点多,而工读团的学生们还要继续忙自己的课程到深夜。直到震旦大学被人民政府接管后,免除了大学里的一些费用,丁文祥和同学们才不用那么辛苦地解决花费问题。

二、 小儿外科的起步

    毕业后,丁文祥被分配至广慈医院(即现在的瑞金医院)做外科住院医师。其实早在实习的时候,丁文祥就是在广慈医院,当时的广慈医院外科有四个病区:两个男外科、一个女外科、另一个是小儿外科,其中最差的病区是女外科,素来在各项评比中排在最末位。实习生每个病区轮转2个月,而丁文祥向时任外科主任、中国当代外科学奠基人傅培彬教授提出,自己只要在最落后的女外科轮转3个月,就会把这个病区带成第一名。看着这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青年,傅培彬欣喜地同意了他的请求。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丁文祥开始不分昼夜地忙碌,对女外科进行管理整顿,甚至连工作人员间的矛盾也要上门家访解决。3个月后,原本一盘散沙的女外科在评比中果然拿到了第一名,使得傅培彬对这个弟子青眼有加。傅培彬语重心长地对丁文祥叮嘱道:“你还年轻,我希望你能做到两点:一要晚结婚,二要晚生孩子。要留出精力搞研究。”丁文祥听从了老师的建议,30多岁才结婚,结婚5年后才要了唯一的孩子,给事业留出了大量精力。

    1955年,中央决定在包括上海第二医学院在内的四所医学院校首先设立儿科系。上海第二医学院将儿科系设在了广慈医院,我国著名儿科医学专家高镜朗任系主任。广慈医院外科一位佘姓教授负责创建小儿外科教研室。当时广慈医院小儿外科(上面所提到的4个病区之一)主要开展的手术类型无非是骨折石膏固定、疝气和外伤,所以外科医生普遍觉得从事小儿外科简直太“小儿科”了,没有人愿意加入小儿外科教研室。热血方刚的丁文祥认为这是国家的需要,而国家的需要就是自己的行动目标,再说行行出状元,谁说小儿外科就没有前途呢?于是他找到了佘教授,提出想要加入。但即使这样,小儿外科教研室还不能算是成立,因为只有一位高年资教授和一位刚从大学毕业的住院医生,中间还缺一档:主治医生。为此,丁文祥在外科遍寻愿意加入的人选,最终说服了另一人加入,他们3人组成的小儿外科教研室终于正式成立了,是四个受命建立小儿外科教研室的大学中最先完成任务的。

    佘教授早年留学法国,学的是腹部外科专业。他托人从香港买来一本英文版《小儿外科学》(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外科主任Robert Gross著)。这是他们当时能获得的唯一一本小儿外科专著,丁文祥争取到了这本书的“夜间使用时段”。这本书给丁文祥展示了一个广阔的小儿外科新天地,让他大开眼界,他惊讶地发现:原来小儿外科可做的如此之多,一点都不简单!他们开始接收各种畸形患儿,但麻烦的是包括胸腔、泌尿系统在内的很多手术他们都不会做,只得请成人外科系统相应的专家操刀。有医生形象地把这时的小儿外科比喻为西双版纳的房子:一旦把房子下面支撑的竹竿拿走,上面的房子就会倒塌。丁文祥明白,这样依靠外部专家支援显然不是长久之计,必须打好自己的基础。于是他开始广泛学习各种外科手术:泌尿、烧伤、整形外科;膀胱镜、气管镜、食道镜……练就了一身本领,从头到脚各种手术他几乎都会。每学会一个系统的手术,他就带一名徒弟,然后在小儿外科下建立相应的子专业,到20世纪60年代,各子专业基本已经建完,成为全国门类最齐全的小儿外科。

三、 小儿心脏外科事业的开始

    1958年,儿科系的教学医院——新华医院建成,儿科系陆陆续续地分三批迁至新华。1963年,丁文祥也调至新华。时任新华医院小儿内科主任刘薇庭教授建议丁文祥研究小儿先心病的外科治疗。当时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治疗主要依靠强心药、抗生素和利尿剂治疗,这种方法无法解决先心病的病因:心脏畸形,每年有很多患儿因此死亡,这令刘薇庭倍感惋惜,所以对丁文祥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时任新华医院党委书记王立本得知这一情况后,随即正式要求丁文祥领衔小儿心脏外科的探索性工作,并将还是年轻小伙子的苏肇伉分到了丁文祥组。此后,两人开始一边做日常的小儿外科工作,一边摸索小儿心脏外科。没有参考资料、没有地方学习、心脏病的风险又大,等待他们的是一系列的考验。他们一方面向成人心脏外科专家学习,一方面新的手术都先做动物实验,为此丁文祥和苏肇伉不知在动物房睡过多少个夜晚。新华医院的动物房位于太平间的隔壁,那个角落在晚上的时候更是少有人去,阴森得令人害怕。尽管如此,两人在动物房做完实验后,还要留一个人守在那里观察、记录实验动物的变化。丁老现在回忆起那时的情景说道:“虽然心里害怕,尤其到了晚上更是如此,但这些都是值得的。”

    给患儿做完手术后,丁文祥还要守在患儿床边观察,当时没有监护仪,就靠手和眼分析病人的变化,他的手总是放在患儿的桡动脉上摸脉搏,久而久之,他手的灵敏度达到了通过脉搏感知的血压与仪器所测相差不过5mmHg。

 已同步至 陆医生的微博
12下一页

路过

鸡蛋

支持

鲜花

喜欢
为宝宝找到心的方向!

社区首页| 家园首页| 群组首页|手机版|上海市东方路1678号 021-38626161|关于我们|沪ICP备15019786号-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