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论坛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飞梭小心脏 救命一线间

2005-8-18 00:00| 发布者: 陆医生| 查看: 511| 评论: 0|原作者: 顾泳   |来自: wangluo

飞梭小心脏 救命一线间

———记上海市“十佳”医生徐志伟

------------------------------------------------------------------

  配

  解放日报报道 顾泳

鸽蛋般大小的心脏上,一根根比发丝还细的缝线飞梭,牵出一串串医学奇迹,更牵出一段段生命的神话。

 29年行医,主刀挽救4000余名濒危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市卫生系统昨天召开的“十佳”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两个数字震撼人心。这项纪录的创造者,就是市“十佳”医生、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主任、党员徐志伟。

  行医,享受自豪

  选择儿科,并非徐志伟初衷。

  徐志伟自小喜爱摆弄半导体,插队落户时,却被选中就读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跟随知名儿科专家丁文祥苏肇伉的日子里,他曾亲历仅仅一刀,病孩绀紫的嘴唇即转为红润,凸起的指甲也渐趋平滑。生命的呼唤,令他就此不能罢手。“医学就是这么吸引人,一头钻进去,你会爱上它。”

  出生仅11个小时的孩子,先天性心脏大血管错位,因缺氧面临死亡。徐志伟走入手术室,连续三小时,切血管、接动脉,一针一线缝合着。手术成功了,旁人雀跃不已:国内年龄最小患儿的纪录被刷新。

  儿中心年均开展先天性心脏病手术1700余例,全球首屈一指。作为心胸外科“当家人”,徐志伟主刀全部手术的四分之一。“孩子,记住是徐医生让你重获新生”……无数患儿自小记住了这双手、这个名字。

  治学,创新不止

  徐志伟的学生偶然间发现:图书馆几乎每本医学杂志与书籍背后的借阅卡上,都有“徐志伟”三个字。

  行医前,他爱读散文小说;入行后,所有业余生活化作三点一线:手术室、图书馆和家。儿科心脏病错综复杂,无定律可循,只有多读多看多积累,才能应变处置各种疑难杂症。“具备宽广创新的思维,不做简单的开刀机器。”徐志伟这样“苛求”自己,也这样鼓励学生。

  又是一例完全性心脏大血管错位。患儿开胸后,全场傻了眼:肺动脉二瓣畸形,即便移位主动脉也会狭窄,必定活不长。徐志伟快速搜索,发现国外成功实施过一例ROSE心脏术,直接跳过病变瓣膜接上主动脉。由此受到启发,国内从未尝试过的手术再次取得成功。首创大动脉双调转术治疗房室连接不一致,首创快速二期大动脉转换术……徐志伟带领他的同事,一次次填补着新领域的空白。

  徐志伟如今已年过半百,孜孜不倦探索医技同时,将更多精力献给了他的学生。“医学永恒的主题,就是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手下2名博士、4名研究生致力于细胞分子学研究,尽力提供给他们思路与角度,成了徐志伟义不容辞的责任。


路过

鸡蛋

支持

鲜花

喜欢

社区首页| 家园首页| 群组首页|手机版|上海市东方路1678号 021-38626161|关于我们|沪ICP备15019786号-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