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上海市小儿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传来好消息,该中心在今年上半年的医疗工作情况,无论是外科手术数量和质量,还是心内科和放射科的先心病诊断数量都比去年同期有了很大的提高。外科方面:与去年相比,1-6月同期手术数由784例增加到865例,死亡率3.3%下降到2.7%,复杂先心占的比例由41.1%上升至49.5%,小于30天的新生儿由21例增加到40例(2倍),小于1岁的婴幼儿已占手术总数的52.7%(去年45.4%);心内科方面:心导管与去年同期每月增长39例,介入治疗每月增长7例,二维超声每月增长129例;放射科方面:磁共振由368例增加为445例。有望达到临床医学中心建设的预期目标。临床开展的新技术方面有: 心外科:Switch术数量明显增加;新开展Fontan+换瓣术;对一例4.5个月患有多发性室间隔缺损(肌部型)的患儿试行了内外科镶嵌术中导管介入治疗,弥补了外科对肌部室缺难修补,术后残余分流多的难题,同时也弥补了心内科对多发性室缺不能用心导管堵塞来达到治疗目的;对漏斗胸患儿开展Nuss手术,大大减少手术创伤及缩短住院日;改善体外循环预充液配方,使其更符合生理要求,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围术期持继心排量监测,降低术后低心排的发生率。 心内科:不断完善各病种心导管检查常规,心导管检测内容更细化。诊治更多少见疾病如冠脉起源异常等,心导管术后直接转入外科手术数量不断增加,心内外科配合更紧密。同时还将开展小儿心导管支架技术;小儿心脏超有望通过交流培训,凝聚上海各大产院超声室,提高胎儿期先心病超声诊率,扩大病源路径,提高小儿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的影响力。 放射科:用多层螺旋CT和MR诊断先心病的数量和质量有进一步提高;新增16排心脏扫描技术用于临床诊断;胎儿心脏磁共振诊断已启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