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2001年的上海市小儿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由我院小儿心血管内科和小儿心胸外科组成,经过四年多的发展,已步入了持续发展的快速通道。
2004年,该中心在医疗、科研和教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创下了1年手术例数最高(1707例)、手术年龄最小(出生后6小时的大血管错位)、体重最轻(1.8千克)、病种最复杂(占总手术数的 45%)、心导管数最多(1104人次)、介入冶疗最多(260例),是技术创新最多的一年,为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小儿心血管内科开展的“第三代倍他受体阻滞剂首先用于小儿扩张性心肌病冶疗”、“经静脉心内膜永久起搏器安置术体重最小5公斤”,开创了国内该领域的先河,基本建立了“采用超声、多层螺旋 CT,MRI进行先心病术前无创检查规范”。心外科开展的大动脉移位手术+双室流出道重建术(TGA/ VSDA3S行Nikaidoh术),不仅弥补了国内小儿心脏手术心外管道材料的缺乏,而且能使小婴幼儿尽早恢复正常生理循环,利于小婴幼儿生长发育,避免了多次手术带来的创伤和风险。对漏斗胸患儿在胸腔镜下行内置钢板漏斗胸纠冶术(Nuss术),不仅创伤小,而且效果良好。绿色通道系统得以完善,建立了以病人为中心的24小时全天候的绿色通道服务,使危重先心病人得到及时诊冶,提高了危重婴幼儿生存率。“先心病程序诊疗”(Care plan),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省了病家的医疗费用,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该中心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6项新立项的科研课题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科技攻关1项,上海市科委2项,校基金1项,总经费达到118万元人民币。“一种可分离式轴流泵”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右室双出口手术方案的优化策略与生存分析”分别获得上海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共发表论文78篇,其中国外杂志发表3篇, SCI收录3篇;主编和主译专业书藉各1本;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学术讨论会”,扩大了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提升了学科在建设中的学术地位。
手术量的不断增加,复杂手术技术的不断创新,医学研究成果的不断出新,这一切都归功于医务人员的潜心钻研和不断创新劳动。2004年,丁文祥教授获得了上海市卫生系统最高荣誉称号一一“医学荣誉奖”、苏肇伉教授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徐志伟教授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以及市卫生系统“十佳医生”称号。为了加强对外的宣传力度和同行间的技术交流,该中心还建立了自己的网站(http//www.babyheart.com.cn)。 成绩代表过去,希望成就未来。为出色完成市卫生局对中心建设的五年目标和医院对临床医学中心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在新的一年里,心血管内外科将团结一致,齐心仂1力,以该中心体制和机制调整为契机,通过新一轮投入和建设的实质性启动,使小儿心血管临床中心真正以高质量的医疗技术、优良的服务态度服务于社会,向建设亚洲最大、世界一流的小儿心脏病诊冶中心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