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美小儿先心病学术会议12月2日至4日在儿中心隆重举行。来自美国、日本、我国香港地区以及内地的200余名小儿心脏病专家通过专题报告、教学演示等形式,讨论和介绍了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冶方面的创新和进展,会议期间还着重回顾了我院小儿心血管学科与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在小儿心血管合作项目20年来的发展过程。
上世纪70年代初,我院致力于填补国内空白,开拓了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在T文祥和刘薇廷教授的带领下,分别创建了小儿心脏外科和内科,对当时国内仅有的简陋设备进行改进和自行设计,并自行研制国内第一台小儿心肺机以及各型氧合器,率先开展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纠冶手术、心脏超声和心导管造影技术,在国内开创了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治的先河。
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院在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大力支持下建立了儿童心血管合作项目,并接受了世界四大小儿心脏病中心之一的美国波土顿儿童医院的成套技术培训,采取了派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在中美两国心血管内外科医师的合作下,大大推动了我国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诊冶水平,使小儿先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大动脉错位纠冶手术等高难度手术,确诊率和手术成功率长期以来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1998年,我院小儿心脏内内科和小儿心胸外科整体东移到新建成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从而使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主要治疗对象的心血管专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目前每年急诊手术数量和手术难度不断提高,死亡率明显下降,每年小儿心胸外科手术量达1500多例,死亡率仅1.6%,其中1/3为婴幼儿复杂先心手术。作为当时设备容量及配置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儿童医院,超声波三维诊断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实质性的科研发展,非手术冶疗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率先使用双向数字化心血管造影技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人治疗取得重大发展,非开胸治疗室间隔缺损取得成功。目前心导管介入治疗病人达1500余例,占整个心导管检查病人的23%。 |